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財聯社
投行寒冬:2024年,A股上市100家、募資總額673.52億元,分別同比減少67.53%、80.89%;終止435家,同比增61.11%,撤材料終止占比98.85%;新增申報企業55家,同比下滑85.56%。
分倉傭金下調:證監會於今年4月發布公募基金證券交易費新規,券商研究業務受到衝擊,競爭進一步白熱化,年內新增分析師近千名,增幅達到兩成,這在降本增效的證券行業較為少見。
券商合並大年:2024年,證券業合並案例不斷,“國君+海通”成為頭部券商合並典型案例,“國聯+民生”欲成重磅會議後的第一單,此外還包括“國信+萬和”、“浙商+國都”、“西部+國融”、“平安+方正”、“華創+”等。
密集罰單:2024年,券商迎來持續的強監管、嚴監管,全年罰單已經超過245張,不到2天即有一張罰單落地,尤其是12月罰單更是密集,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投行違規相關罰單層出不窮,行業被罰人員總數在300人上下。
924行情火爆、開戶激增:9月最後一周,行情迅速火爆,10月新開戶數685萬戶,是前9個月平均開戶的4-5倍;11月新開戶269.84萬戶,仍為年內單月第二高。受此影響,券商業績迅速回暖。
反腐風暴:2024年,超過5家券商投行高管深陷調查傳聞漩渦,包括吳國舫、張軍、薑誠君、王晨、證券承銷保薦王昭憑等。
限售股、融券限製:年初監管全麵暫停限售股出借、對融券效率進行限製,融券市場受到直接且重大影響,最新融券餘額僅有約百億,較年初下滑85.22%。
外資券商加速進入中國市場:今年以來,已有6家外資股東提高券商牌照的持股比或謀求券商牌照,內資券商將迎來外資巨頭挑戰,鯰魚效應突出。
券商“出海”:2024年,多家券商的“出海”動作一度被高度關注,銀河證券將100%控股的馬來西亞子公司銀河-聯昌更名為“銀河海外”,全資子公司華泰國際旗下子公司已在越南獲批證券交易代碼,明確表示未來將提速國際化業務布局。
重磅政策頻出:2024年是影響市場的重磅政策頻出的一年,新“國九條”、一流投行“施工圖”、“兩強兩嚴”政策、互換便利“上線”、個人養老金製度推出以及“跨境理財通”2.0落地等,無論哪一個政策都堪稱重磅,對證券行業、資本市場均產生極大影響。
最冷的投行寒冬
2024年,證券行業經曆了一個極為寒冷的“投行寒冬”。
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來,發行上市家數共計100家,較去年同期減少67.53%;募集資金總額673.5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0.89%。
今年,終止IPO公司數共計435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1.11%。其中因撤回材料終止為430家,占比達98.85%。
IPO在審數據迭創新低,目前共計241家公司在審,同比減少65.27%。
年內IPO新增申報同樣保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今年新增申報企業55家,同比減少326家,降幅達85.56%,去年同期新增申報381家。
受“市場逆周期調節”政策影響,再融資市場同樣遇冷。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今年A股再融資最新規模為2551.18億元,較2023年全年減少5230.45億元,降幅達67.22%。
這一“寒冬”既是宏觀經濟環境、市場信心波動等因素的綜合反映,也促使券商投行部門深刻反思業務模式,從傳統的“重數量輕質量”向更加注重項目質地、風險把控和價值創造的方向轉型,積極挖掘優質企業資源,提升專業服務能力,以適應市場的深度調整。
分倉傭金驟降
證監會4月發布的公募基金證券交易費新規如同一記重錘,衝擊著券商研究業務。
4月19日,證監會製定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其中提到,降低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一是對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不足10億元的管理人,維持傭金分配比例上限30%;對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0億元的管理人,將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二是明確券商交易模式和租用交易單元模式並存情形下交易傭金分配比例要求。
據中證協的測算通報與要求,這意味著調降後,被動股票型基金產品交易傭金費率不得超過萬分之2.62;其他類型則不得超過萬分之5.24。
基金分倉傭金市場規模的急劇萎縮,已經對券商研究業務形成影響,券商為此多方出擊應對市場變革。以券商分析師為例,明星分析師跳槽情形突出,分析師數量迅速增加。截至12月27日,101家證券公司擁有證券分析師,合計有5554名,較去年新增917名,增幅為19.78%。
有公募人士指出,從券商角度來講,因為傭金不能用於銷售,賣方研究業務收入在傭金中的占比將相應提高,但傭金費率影響下,傭金總的空間下降,因此有利有弊,隻能說未來的競爭態勢將更趨白熱化。
合並大潮湧起
毋庸置疑,2024年是券商合並大年,多個典型合並案例引發廣泛討論。
“+海通證券”,9月兩家券商合並相關公告的發布,將券業並購浪潮推向新高度。
“+民生證券”,12月27日,國聯證券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批複,同意國聯證券向19家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相關資產,並同意國聯證券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的注冊申請。
“國信+萬和”,9月4日,國信證券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方式向深圳資本等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96.08%的股份。交易完成後,萬和證券將成為國信證券控股子公司。
“浙商+國都”,12月3日,發布公告,公司收到國都證券轉發的證監會關於核準國都證券變更主要股東、實控人的批複文件,核準公司成為國都證券主要股東。
“西部+國融”,11月7日,公告,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長安投資等合計持有的國融證券64.6%股份,總價約為38.25億元。
此外,“平安+方正”“華創+太平洋”等的合並進程,持續被市場高度關注。包括華福證券、萬聯證券和華源證券在內的多家中小券商完成了增資擴股計劃,資本實力明顯提升。
密集罰單頻出
2024年,券商在強監管、嚴處罰的環境中砥礪前行。有數據統計稱,截至12月29日,證券公司罰單超過245張。
整治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是2024年監管重點出手的領域之一。截至12月29日,年內共發出超106張罰單,涉及證券公司18家,違規炒股的從業人員多達逾157名,罰沒金額合計高達數億。
投行違規,亦是券商罰單一大類別。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30張投行罰單,較去年同期增23.81%,多達136名保代被處罰,另有4名保代被暫停業務。
整體而言,罰單背後是監管層對行業亂象的零容忍態度,推動券商全麵反思內部管理機製,加強合規文化建設,完善風險防控體係,以合規經營為基石重塑行業形象,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為行業長期穩定發展築牢根基。
924行情引爆開戶熱情
924行情的爆發猶如一場及時雨,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
上交所統計,2024年前10個月新開戶2031萬戶,其中10月新開戶數685萬戶。2024年1-9月月均開戶數150萬戶,10月開戶量達到平時水平的4-5倍。開源證券高超非銀團隊研究,今年10月的開戶數量是曆史單月第三水平,第一和第二均發生在2015年二季度股市熱度高峰,2015年4-6月開戶數量分別為720萬戶、674萬戶、712萬戶。
11月A股新開戶數為269.84萬戶,盡管較10月684.68萬戶環比下降六成,但仍為年內單月第二高,開戶熱度與2021年9月的276萬戶接近。此外,11月基金開戶數由10月的54.65萬戶回落至27.01萬戶,為年內單月第三高。
開源證券高超非銀團隊研究認為,個人投資者作為核心增量資金的市場下,交易端和業務端均更利好券商,券商ROE有望超過2021年。
行業反腐風暴
2024年,多家券商投行業務條線高管陷入調查傳聞漩渦,甚至相關監管人士亦有調查事項發生,行業廣為震動。
11月20日,國信證券發布公告,公司解聘吳國舫副總裁職務,免去其國信證券(香港)董事職務,原因是公司收到無錫市監察委員會出具的文件,公司副總裁吳國舫被立案審查、實施留置。
11月15日,東興證券發布公告,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軍因個人原因提交辭職報告,辭去相關職務和副總經理職務,分管投行業務。履曆顯示,張軍曾任職證監會發審部。
9月5日,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回應稱,近日,公司收到監察機關出具的《留置通知書》,王昭憑被監察機關依法留置。王昭憑已因個人原因辭去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副總經理等職務。
8月28日,海通證券原副總經理薑誠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8月13日,有媒體稱,國元證券原公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王晨因個人原因正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就此國元證券回應稱,目前,公司已做出妥善安排,由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洲峰分管公司投資銀行業務。
全麵暫停限售股出借
年初,監管層果斷出手,全麵暫停限售股出借,並限製融券效率,對融券市場產生了釜底抽薪般的影響。
1月28日,為貫徹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證監會經充分論證評估,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製。具體包括,一是全麵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製。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在“有效防範繞道減持”方麵規定中提及,禁止大股東、董事、高管參與以本公司股票為標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轉融通出借、限售股股東融券賣出,防範利用“工具”繞道減持。
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7日,融券餘額為104.01億元,較年初下滑85.22%,今年1月2日融券餘額為703.85億元。
外資券商加速進入中國市場
2024年,外資券商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瑞銀證券、法巴證券、渣打證券、瑞穗證券、花旗證券、星展證券等多家外資股東紛紛提高持股比或謀求券商牌照。
星展證券股權轉讓事項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新加坡星展銀行持股比例升至91%,國資股東上海東浩蘭生、上海匯暘資產還將分別持股4.5%。
瑞銀證券方麵,北京產權交易所顯示,截至12月16日,北京市國資擬掛牌出售所持有的瑞銀證券33%股權,該產權項目尚無進一步變動。瑞銀集團相關人士稱,瑞銀進一步增持瑞銀證券的股權至100%的程序正在進行中。
法巴證券方麵,企查查顯示,7月18日,法巴證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GUO Yves,Zhiyi,注冊資本11億元,經營範圍為證券業務,由法巴銀行(BNP PARIBAS SA)全資持股。
渣打證券方麵,今年3月,渣打證券正式宣布展業。渣打證券股東為渣打銀行(香港),渣打銀行(香港)是Standard Chartered PLC(渣打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9月6日,證監會披露對日本瑞穗證券株式會社獨資設立瑞穗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申請文件提出反饋意見;2月,花旗證券(中國)申請獲證監會反饋。
通過與外資券商的競爭與合作,內資券商有望加速國際化進程,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中國證券市場向更加開放、成熟、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券商“出海”浪潮湧動
2024年,證券行業的“出海”戰略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今年4月18日,銀河證券就宣布了一項重要舉措,將其去年年底完成100%控股的馬來西亞子公司銀河-聯昌更名為“銀河海外”。這一更名不僅標誌著銀河證券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拓展,也體現了其全球化戰略的深化。目前,銀河證券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其國際業務版圖正在不斷擴大。
緊隨其後,華泰證券也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9月20日,華泰證券宣布,其全資子公司華泰國際旗下的子公司已在越南證券市場監管機構成功獲批證券交易代碼。這意味著華泰證券將以合格境外投資者身份,在越南的兩大主要證券交易所——胡誌明市證券交易所(HOSE)和河內證券交易所(HNX)進行直接交易。
中信證券作為行業領頭羊,同樣沒有錯過這一國際化浪潮。12月12日,中信證券舉辦了以“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為主題的2024年投資者開放日活動。在活動中,中信證券明確表示,未來將提速國際化業務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在金融強國的新格局和金融雙向開放的新背景下,中信證券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國券商行業的國際化進程貢獻力量。
重磅政策頻出
2024年堪稱政策大年,一係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重塑了資本市場生態,為券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4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這是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新“國九條”提到,未來5年,基本形成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框架。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也即相關機構建設的“施工圖”。就《意見》總體要求來看,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基本形成“教科書式”的監管模式和行業標準。至2035年形成2至3家國際競爭力投行與投資機構。
3月15日,證監會集中發布四項“兩強兩嚴”政策文件,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證監會係統自身建設的努力方向、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為一體推進資本市場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此外,在924行情爆發前後,央行、證監會等出台一係列政策,如,央行創設了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調整;完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相關政策的出台,加速激活市場活性,證券行業受益突出。
2024年是中國證券行業極具挑戰與機遇的一年,上述這些重大事件深刻改變了券商的經營環境和發展路徑。券商需順應行業變革趨勢,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合規保障前行,在資本市場的舞台上找準定位、穩健發展。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